市政协委员 敖桂明
联名委员:段太平
古代萍乡,“出将入相”的名臣文人不多,从唐禀到文廷式、刘凤诰、喻兆藩、黄爱堂数来也就那么几个,而晚清“一门双雄”李有棠李有棻兄弟正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李有棠(1837-1905),著名历史学家。“资政大夫”(正二品),著有《辽史纪事本末》、《金史纪事本末》,出版后朝廷颁旨嘉奖,授“内阁中书衔”。李有棠对辽、金二史订正错讹,补充挂漏,他充分利用家中的藏书,凡事涉及辽、金者,匪不搜集,考证异同,用二十多年的精力,写成《辽史纪事本末》四十卷和《金史纪事本末》五十二卷。两书先后被收进《七种纪事本末》和《九种纪事本末》。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书局对两书进行点校并出版。郭沫若生前为两书题写了书名。
李有棻(1842-1907),著名廉吏。历任沅州知府、武昌知府、广东高廉钦兵备道、陕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护理陕西巡抚、江西团练大臣、江宁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兼署南洋大臣、江西铁路大臣等职务,赏一品顶戴花翎,诰授光禄大夫,赠太子少保衔。李有棻创办了陕西秦中书局和第一份官报《秦中书局汇报》、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南浔铁路等。为官清廉勤慎,操守清介,品端望重。史有公论其为“南京大学创始人”(之一),“江西铁路第一人”。
李有棠、李有棻为我市赤山镇周江村人,原属上栗县所辖,现已划归萍乡经济开发区。二人故居原址因开发之故,大部已被夷为平地,目前仅余一扇风火墙、一口水井及几堵颇具历史感的残垣断壁。据了解,遗址处计划为周江电子工业园的住宅用地。
我们认为,综合各方因素,基于以下考量,李有棠、李有棻旧居遗址不宜完全被毁,应该就地或就近辟为“李有棠李有棻故居”:
- 廉能双杰,世所罕见。长兄李有棠早年从政,后绝意仕途一心治学,其主要精力从事辽史和金史的研究。考订错讹,旁征博引,终成巨著二部,其“本末”与宋人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和明人陈邦瞻的《宋史纪事本末》等名著并列在一起,其姓名在民国时出版的《中国名人大辞典》里即已收入,其著作成了后人研究辽、金史必备的案头之书。其著述除此以外尚有《怡轩杂著》二十卷和《历代帝王正闰统总纂》一部;二弟李有棻则讲求经世之学,尤以能文名噪一时。在京服官,接交英俊,探索治国长策,议论丰采,往往倾动京师。其人洞明世事,才干练达,清廉自守,关心民瘼,不断升迁,最后官至护理两江总督,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这也是古代萍乡人在历史上做到的最大官衔)。今鳌洲书院陈列有李有棠、李有棻、李豫(李有棻长子)事迹介绍,市纪委党风廉政教育馆也有李有棻雕像及简介。
- 百年望族,彪炳史册。周江李氏家族是与南正街文廷式家族,上栗福田镇清溪村喻宜萱家族,上栗金山镇张国焘、张国庶家族,上栗彭高镇泉溪村刘洪辟家族,上栗赤山镇耿塘村绛园主人肖而光家族,湘东下埠镇马迹塘黄爱堂家族等俱为萍乡望族,且互有联姻。今据考证,李有棻与陈三立(陈寅恪之父)还是挚友和连襟。大家世族,人物鼎盛,县志《昭萍志略》中,周江李氏家族兄弟父子有八人同时期立传,分别是老大李有棠、老二李有棻、老三李有椝、老四李有榘(举人)、老六李有桇以及李有棻的长子李豫(翰林)、次子李复(汉中知府)和四子李丰(户部郎中),家族中就连女性也有李吕氏和黄大夫人进入《昭萍志略》,这种情况在历史上绝无仅有,在萍乡堪称佳话。李有棻夫人俞镜秋有《倚香阁诗钞》,其长女李纕蘅有《梦馀吟草》,次女李沅芷有《淑芳轩诗词合钞》,三女李慧仙有《养云楼轶诗》等诗集,后人将其母女四人诗合集为《李氏闺媛诗钞》。书香门第,流风之下,迁延至今,当代尚有直系后人潘世宬(我国病理学科创始人,李有棻外孙女)、李百钧(李有棻之孙,民国大法官)、李世美(李百钧之女,台湾著名慈善家)、李苏菲(原萍乡市政协副主席,民盟萍乡市委会第一届主委,有《李苏菲文集》存世)、李臻菲(学者、原萍乡中学校长)、李世俊(周江小学毕业,测绘学者,原武汉军区师职干部)、李世弢(原市政府参事,民盟萍乡市委会驻会副主委)、李其煌(李有棻玄孙,土木结构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李其瑞(李有棻玄孙,西北政法大学法治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和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等文化名人,至于晚近一辈分布于国内外的李氏才人就为数众多了。
- 呼声不断,渊源有自。2018年1月30日,李氏后人李蕙博士(大理大学教师)等向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递交《关于在江西省萍乡经济开发区周江管理处周江边创建“李有棠李有棻耕读园”的建议书》。2018年3月8日,原市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黄光君、市档案局办公室主任余敏、市图书馆馆长邹松林、市群艺馆馆长沈朝晖撰写《关于要求抢救保护晚清历史学家李有棠与知名廉吏李有棻旧居遗址并重修的紧急建议》,此建议得到市委书记李小豹、市长李江河、副市长肖双燕的批示:请市文广新局、开发区高度重视,认真研究。2018年5月21日,萍乡市文广新局就此召开专门会议,会后撰写《关于李有棠、李有棻故居遗址保护利用问题的会议纪要》。“会议一致认为,保护李有棠、李有棻故居遗址迫在眉睫。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周江村一定要保护好,这是一份历史责任。关于如何保护,会议认为,原则实行原址保护,并划定保护范围,逐步恢复原貌。同时,抓紧遗物、照片、手稿、族谱等资料收集,以便陈列。”2019年12月10日,周江李氏族人及附近百姓代表联合上书开发区管委会,提交了《关于保护与重修李有棠、李有棻故居的联名信》。此前,萍乡市《关于组织实施一批文化工程的意见》把“加强对古遗址、古桥梁、古城墙、古塔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以及“修复一批名人故居、旧址,树立历史文化名人雕塑”作为文化工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实施萍乡“人杰地灵”文化工程的思考》(《萍乡决策参考》第四期)写到“完成了《辽史纪事本末》四十卷《金史纪事本末》五十二卷的晚清著名史学家李有棠……都是萍乡历史骄傲。”此建议亦曾得到时任市委书记和宣传部部长批示。
为此,我们建议:
- 开发区管委会应尽快立项并做好故居保护用地规划,着手建设李有棠李有棻故居,李氏旧居原建筑群规模宏大,栋宇连云,建筑精美,古色古香,完全恢复原貌已不可能。建议最好在遗址处重修,如果确需移至附近如沿河路边,也应保留现存的风火墙和水井以及几堵墙壁以资纪念。重建后可正式命名为“李有棠李有棻故居”。
- 故居可一“专”多用,开辟成集家风家规展示、廉政教育和乡贤文化等多种传统文化资源的人文景区。周江李氏耕读传家,官宦世家,人才辈出,兼以李有棻政声清廉,民间有“李青天”之誉,开放故居并在其中建立家族展览馆,完全可以融汇多种教育资源,起到一种激励士林、以文化人之效。
- 提升周江小学整体形象,注入文化内涵。“学校者,文明进化之泉源也。”(孙中山语)一所办得成功的特色乡村小学,其对当地人才的递延培养和社会风气的净化是极具深远作用的。把周江小学的悠久历史与周江李氏的深厚文化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周江小学打造一间特色图书馆,将小学的学校教育与故居的开放教育融合,二者互相影响,相得益彰,这对于眼下身处工业氛围浓厚的周江管理处来说尤具现实意义。
名人故居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基因和人文积淀的重要载体,是地方文化厚重感的重要标志,也是地方文化血脉的延续。保护和利用好名人故居,既可以作为当地历史文化载体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可以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文旅景点,它们往往构成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为我们提供深远丰厚的历史记忆,对城市的精神涵养起着无可替代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势必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文化动力。期待早日建成李有棠李有棻故居,功在当代,同时也功德无量!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敖桂明,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337000.com/archives/1503